在物联网+的时代,“智慧校园”正在兴起一场新的教育革命。
智慧校园是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,融合了大数据、云计算、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智能化校园系统。
《教育信息化“十三五”规划》显示: 全国中小学校互联网接入率已达87%,多媒体教室普及率达80%,全国有6000万名师生通过“网络学习空间”探索网络条件下的新型教学与教研模式。
显然,智慧校园已成为当下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趋势与潮流。
1.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石
教育信息化正在由封闭走向开放,孤岛式的教育信息化平台无法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。
传统pc教学以及性能单一的多媒体教室功能延展性较差,难以满足多教学场景应用。
教育信息化亟需注入更多先进技术,实现新阶段的跨越,而通关密码就是物联网和云计算。
物联网和云计算可以将过去分散化、单点化的资源规模化、集中化,将教学系统、管理系统融为一体,以简化操作,提高资源利用效率。
传统多媒体教室更多的将目光聚焦在投影、电脑等硬件设施,而忽略了对内容资源的建设。
智慧教室则是两手抓,以一体化教学云为主体,采用云技术替代PC技术,将多媒体教室通过云终端与校园云平台互联,实现资源共享。
该云平台包括教学平台和学生学习平台,按照课前、课中、课后的教学流程,与实际教学环节一一对应。
也就是说,智慧教室的使用并不仅限于课上场景。
它是通过云平台将各系统之间同步应用,形成一体化的教学环境。
硬件方面,为带来更真实的多维课堂体验,智慧课堂的发展对终端的音视频处理能力、智能设备的接入以及数据分析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。
比如采用英特尔VDD架构,让众多功能的实现更靠近终端,既加快数据处理速度,又能减少延时;同时也便于实现集中化管理,分散化控制,为教育与人工智能的结合提供了空间。
2.人工智能将是教育信息化的更高层次
智慧校园本质上是让教育回归本身,变得简单、专注。
学校中最宝贵的是海量的教学资源和老师的教学经验。
而传统的信息化建设更多将目光聚集在诸如校园网、多媒体等硬件设施的基础上,缺乏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和教学经验的利用,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。
通过人工智能技术,可以构建数字化、海量化资源库,帮助教师个性化定制教案,减轻教师负担,让教师专于“传道”。
以语文教学课件制作为例,由教师提供课件原文,系统能自动推荐最佳的主题视频,重要知识点解析、应用案例和练习试题,将三个小时的人工制作时间压缩至十分钟。
3.打破教育边界,实现个性化教学
数据是智慧校园资源建设的核心驱动力,也是推动教育信息化转变的关键。
智慧校园引入大数据评估系统,评估老师、学生的行为特点和教学资源的使用情况,根据学生对教学资源的应用,分析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,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,进行个性化辅导。
这也是智慧校园的发展趋势,在数据共享的基础上,强调“人情味”,满足个性化、多元化需求。
未来的教育肯定是开源共创、智慧共生的。
传统教育方式是围绕教材开展的以教师教为主,未来的教育方式是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支撑,以学生学习和探究为主,以教师对学生个性化指导为辅的教育形式,是以师生学习共同体的形态呈现,不受课堂的局限,无学科疆界,没有校园限制,人人为师,终身学习。
校园不再是“一心只读圣贤书”的信息孤岛,而是成为一个个信息节点,经由互联网技术的渗透与彼此互通,与外界互联。
相信随着国家对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投入,未来的智慧校园建设工作将会取得非常大的突破。
▌本文来源:中国教育信息化网、新华网等
声明:部分文字内容与图片来源网络,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
上一页:一分钟告诉你什么是产品溯源?
下一页:网站优化必看,可以少走不少弯路